河南陕州地坑 民居活化石
来源:人民日报 任胜利|时间:2016-11-06|浏览次数:615次

 文物专家说,它是人类居住文明的活化石。建筑学家说,它表现了生土建筑的最高成就。它就是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陕州地下村落——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看够了地平线上的风景,这个地平线下的古老村落等着你来探索。
   站在地平线上,俯视地坑院时,脚下鸡犬相闻,耳边人语空传。这些独一无二的地下古民居,完全颠覆传统的五官感受: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
    这种奇妙的体验当然源于建筑的反常规构造方式。
    先在平坦的黄土地上向下挖深约6—7米、长约12—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作为院子,然后在深坑的四壁挖窑洞,窑洞高约3米,进深8至12米,宽约4米。
    生活在深坑里的居民如何出行呢?充满智慧的先民有办法:把其中的一口窑洞凿成斜坡通向院上,作为出入通道,称为门洞。
    完美的排水系统也令人叹为观止。窑洞基座一般以青砖加固,防潮,亦防雨水浸泡。院内地面四周砌一圈青砖,在略偏于院子中心的地方再向下挖一个深约30厘米的平地,在此平地的一角挖一眼小水坑作渗井,用来渗漏院内积水。渗水澄清后,可作生活用水。
    通常,地坑院的寿命约100年至150年。目前依然可见的地坑院有的已超过200多年,传承了6代人。
    奇迹,源于大自然恩赐的深厚黄土。这里古老的黄土,由空中风沙和地面雨水冲积沉淀而成,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黄土土质细腻,层次坚立,为“地下挖坑、四壁凿洞”的建筑形式提供了条件。
    建筑,往往是人类文明最为珍贵的文化印记。据专家考证,早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地坑院的雏形。陕州区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数万年来,黄土高原的风沙给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带来诸多灾害和不便,也为勤劳的人民休养生息提供了天然的营地。
    走下坑院,则是另一番感受。
    初识一下“过山灶”。一排炉灶串联而成的灶台,就像一列过山车,有七八个之多。每个灶眼上各放一口铁锅,只要柴火在灶的一头烧,热量便会穿过灶膛送到每个灶台,铁锅们各司其职,炒、焖、炖、煮同时进行!来客惊艳未定时,数个香喷喷的菜已端上桌。
    遇上村民操办红白事或时令节气,“十大碗”令人大开眼界。即:红烧肉一碗、白肉一碗、猪头肉两碗、黄花菜一碗、海带一碗、豆芽一碗、粉条一碗、芹菜一碗、煎饼一碗。
    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了让游客更全面领略地坑院的魅力,有意识地开发了主题景点。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由22座相互连通的原生态地坑院所构成,集中表现古院落的历史演变,展示“陕州剪纸”“澄泥砚”等豫西地区的民俗风尚和传统技艺。
    古老的地坑院在尽力展现她古朴苍老的容颜。也许终有一天,她会走完最后的文化旅程,消失在地平线之下。
    所幸,她犹在,君未老。似水年华里,不妨来一场美丽之约。


 

 

Copyright © 2013 - 2018 szd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E-Mail:sxdkykf@126.com 联系电话:0398-3266666
豫ICP备140077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