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陕州地坑院
来源:中青在线|时间:2016-10-15|浏览次数:588次

 

2016年10月6日消息,今年国庆节长假,在渐行渐远的陕州地坑院国内旅游景点中,昔日不被游客和旅行社关注的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成为热点景区,据悉,在假日的7天时间,陕州张店镇北营村的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景区人潮涌动,高峰迭现,7天接待游客突破22万人,创今年5月开园后接待游客之最。

梁思成先生曾说“在建筑种类中,唯住宅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各地因自然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互异,遂产生各种不同的建筑。”地坑院又叫作天井窑院,是古代北方人们穴居生存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如今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保存较好,与三门峡市一河之隔的山西省平陆县前滩等村也有遗存,仍有村民居住在地坑院。“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是对当地地坑院独特民居典型的描述,目前遗存中较早的地坑院有200多年的历史,已住了六代人。在北营村今年70岁的赵大爷坐在自家地坑院的防护矮墙上,“我爷爷那代就在这个院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在他的院子前面就是热热闹闹的地坑院景区。虽然政府补贴,鼓励他们搬出地坑院,住进为他们建的楼房,但故土难离,何况还要筹措一定的房款,赵大爷显然还不愿意离开祖辈居住的老院。当地百姓对地坑院留恋有多种原因,其中地坑院的优点是当地百姓不愿意舍弃的重要因素。建筑和人一样,有着灵动的生命特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坑院与环境相谐和它实用性,以及千百年来,老辈人根深蒂固的“风水流脉”的传统,使得地坑院延续至今,在豫陕晋一带许多村民世代居住在地坑四合院里,繁衍生息,享受着平静的“地下生活”。再加上住地坑园的成本也低,虽然想新建地坑院的村民并不多,但他们对地坑院的优点津津乐道。随着地坑院民俗文化园的建立,今年69岁武大妈已经搬离了地坑院住进楼房,她每天在景区的老院里售卖和制作手工艺品挣些零花钱。她说,自己还是愿意住在地坑院,这里接地气,冬暖夏凉,就连住在院里的小孩子也很少生病。老人们的观念难以改变,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地坑院对年轻一代已没有吸引力。地坑院里的窑洞采光不好,通风不畅,雨雪天气时湿度大等缺点和不足,使得有经济条件的村民更愿意在地面盖砖混结构的房子,有的还到镇里或县城买商品房。有村民说。“给儿子说媳妇,人家都要先问是住地上还是地下。如果住的是地坑院,媳妇都难找。”在山西平陆县前滩村,一座已经坍塌损毁了三分之一的地坑院,主人李丰奎和妻子仍在这里居住,他说:“我出生就在这个院,住了60年了,从我的祖爷算起,已经5代人。”李丰奎的孩子们已经住到镇里,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搞养殖业,养着几十只羊,住在地坑院比较方便,还因为母亲年事已高,也不愿意离开地坑院,他要陪着母亲,等老人百年后,就要到镇里和孩子们住,他也不考虑维修残破的地坑院了。

显然,曾经延续了2000年的地坑院,终究会渐行渐远,成为一种独特民居的遗存。如果说当地政府倾力打造的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是对这种建筑遗存保护的话,那么,是否会过度开发或导致商业化旅游,使得地坑院失去它的乡土味,而让后人遗憾,这也是古村古建变身景区以后,给我们各级相关部门的冷思考。但愿景区热游,古韵仍存。

Copyright © 2013 - 2018 szd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E-Mail:sxdkykf@126.com 联系电话:0398-3266666
豫ICP备140077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