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历史探秘之地穴营寨
来源:马迈方|时间:2018-01-16|浏览次数:1567次

地穴营寨

这个营寨在哪,叫什么名字呢,是怎么回事,这还要从刘秀说起。

公元4年,王莽长女王嬿为汉平帝皇后。公元6年2月,汉平帝病死。4月,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王莽摄政,权倾朝野。公元8年12月,王莽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屡次改币制、兼并土地、赋役繁重、刑政苛暴,造成社会混乱。公元17年,赤眉、绿林、铜马等农民军起义,政权分崩,天下大乱。皇族后裔刘秀也在南阳郡舂陵乡起兵,各地志士旗杆相应,招兵买马,队伍迅速壮大,对王莽的新政权构成最大威胁。王莽心生歹计,以还政汉室为由,召见刘秀共商事宜。众人都劝刘秀这是诡计,不可落入他的圈套。刘秀执意前往,说:“我刘秀乃汉室后裔,怎能贪生怕死,岂不被后人耻笑,我看他能耐我几何?”传书王莽,让派人到崤关迎接。

刘秀率领心腹干将马武等人扮作镖师秘密从南阳出发经栾川、穿洛宁,到陕州。命马武屯兵陕塬,藏在村中,白天休息,晚上操练,不可懈怠。马武兵分东、南、北三处成犄角之势,收买百姓,秘不示人。这里的人平地挖坑,靠崖凿洞,住在平野树林之中,是天然的隐蔽屏障。刘秀一人一骑前往崤关。一路上刘秀上马赶路,下马歇店,不紧不慢,不恐不慌,迎接队伍见只有刘秀一人,顿生狐疑,不敢轻举妄动。唯恐中了埋伏,丧了性命。到达洛阳,刘秀对汉朝老臣逐一登门拜访,广交侠客义士,大肆宣扬,光复汉室乃国运根本,居无定所,夜无定寝。让王莽不能明抓,暗杀又不能得逞。王莽迫于无奈召见刘秀,假意同意刘秀要求,约好晚上在皇宫设宴款待。借助晚宴在皇宫招待动手。却不知刘秀下朝之后乔装改扮,早已跑出城外。

时候不早,王莽不见刘秀前来赴宴。派人查看,却见床上之人并非刘秀。王莽甚是懊恼,亲自率兵追赶。

昼夜奔跑,人困马乏,步入陕州境内,临近雁翎关,追兵即将赶上,刘秀十分惊慌,摘下马铃扔向上岗,白马嘶鸣,飞起前蹄,刨了个大坑,坑内顿时被水积满。一汪清泉解了饥渴。刘秀飞身上马,从一山谷向南绕过关口,向西跑去,翻过张村塬向西到大峪口,眼看追兵就要赶上,刘秀下马,在马背上拍了两下,说:“你逃命去吧,不能为丢了性命。”白马奋力沿河道逆流而上,向东南山坡跑去,马蹄踩着青石板“嗒嗒”作响,追兵闻声紧追。

刘秀趟过了河向西北跑去。待到陕塬脚下,刘秀仰望,迷雾重重,身后又传来了马镫銮铃响,知道追兵醒悟,刘秀慌不择路误上南山,一座秃山,都是石头,没有树木掩护,刘秀到山顶,雾气更浓,伸手不见五指,仰天长叹:“天要灭我汉室江山社稷。”心想,我岂能被他王莽生擒活拿,不如撞死在黑石头上,谁知一撞竟是个山洞。

王莽赶到山上见顶,却不见刘秀踪影,甚是着急,只见马蹄向下蹬,马头向前嘶鸣。王莽误以为刘秀逃向了西面山上,让兵向前追赶,到了山上不见人,见南面有亮光,又向南追去,半山腰有几户人家,询问搜查后,知道走错,就又返回。而刘秀趁着天黑,遛出山洞,向东逃去。到半山洼,看有户人家,就敲门问路。开门老妇见他甚是可怜,要给他烧汤做饭,刘秀怕追兵赶上,说喝口水就行,老妇就从门前的棠梨树上摘了几个棠梨放在罐里煮熟让他吃。刘秀吃喝后,摸了摸嘴,弯身行礼说:“谢谢大娘的罐煮梨,好吃。”起身要走,下起了雨,老妇又给他了一把伞。刘秀沿老妇指引的方向跌跌撞撞向南走去,坡势很陡,有上有下,犹如秤勾。爬到山顶天已放亮,雨也停了,刘秀怕手拿破烂伞,有失威风,就将烂伞扔在了村口。

王莽没有捉到刘秀,十分恼怒,便放火烧山。他仍不死心,便让地方官隶带路,由苍龙涧西南的小路向陕塬发兵。兵到山下,东面山坡尘土飞扬,人声鼎沸,摇旗呐喊之声不绝于耳。王莽抬头看去,只见刘秀头戴银盔,身穿金甲,一身素袍,手提银枪,胯下一匹白玉马,威风凛凛,高喊:“王莽老贼,你哪里跑。”响彻天空。王莽顿时一惊,马退半步,打了个冷战,叹息天不灭刘,要从长计议,便下令撤退。

此后,刘秀名声大震,各方起义军纷纷来投。汉朝老臣倒戈,里应外合,刘秀很快攻下洛阳。公元23年9月,刘秀攻破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中,新朝覆灭。公元25年6月,刘秀即位,国号延用“汉”,史称东汉,年号建武,史称光武帝,定都洛阳。马武留守陕塬,在华阴、崤底等大战中捷报频传,战功卓越,任捕虏将军,位列为“二十八宿将”之一。封杨虚侯。公元36年,全国统一。

这是流传在陕州的一个传说。有一位治学严谨的史学家说:“传说不同于神话故事,代代口口相传,它是口头文学,更是口述的历史。有时它比史书的记载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王莽撵刘秀》传说在陕州流传地域之广,时间之久,影响之大,其中的许多地名都和传说有关,这让人不得不相信。如:马武屯兵的三个地方,在张汴塬北端的叫“北营”,南端的叫“南营”,东端的叫“东营”;马刨坑出水的地方,位于菜园乡的梅花岭,叫“马刨泉”,现在还水流不息;山上石头疙瘩个个形如铜铃,摇起来哗哗响,马跑过的山谷叫“白马峪”;在张湾乡张家河的东山坡的青石板上有几十个马蹄印,叫“石马蹄”;王莽所烧的山,满山碎石,一年四季山下泉水都是滚烫,冒着蒸汽,叫“温塘山”;山上刘秀藏身的山洞,叫“光武洞”;山洞对面有块大石头上深陷个马蹄形的坑,坑中不论四季干旱,总有半坑水,叫“马蹄印”;王莽宿营的山顶,至今拍手还能听到“噔噔”声响,叫“王莽寨”;王莽所指的追赶刘秀的山岭,叫“刘秀峰”;追兵刘秀在半山遇到的村,叫“岔里”;刘秀吃梨的村,在张湾乡,叫“罐煮梨村”;刘秀放伞的地方,叫“绊破伞”;王莽撵刘秀的山沟,叫“坑涡”;东面半山腰尘土飞扬的地方,叫“坣坡”……现在“北营”“南营”“绊破伞”“坑涡”““坣坡”都属“北营村”。

而马武的封号“杨虚候”更是耐人寻味。《陕县志》记载,周成王之弟唐叔虞封于晋,唐叔虞的次子封于杨城(今山西洪洞),为杨侯。春秋时杨城被晋所灭,族人迁到弘农郡,改姓为杨。《陕州杨氏族谱》中记载:“杨氏聚族千户,历传百世,或居于郡,或处于乡,世世诗书,不陨弘农之望族,家家耕读,克绍清史之风。”可见杨氏居住陕州历史悠久。现居住在“绊破伞”的“杨家”就是其“处于乡”的弘农杨氏支系。而马武不正是屯兵在杨氏祖先的家中吗?更巧合的是,“杨”家人住的是地坑院,地坑院凹在大地中,这正好和《说文解字》中对虚的注解吻合,“虚,大丘也,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谓之虚。”“丘,四方高,中央下为丘,象形。”刘秀封马武为“杨虚侯”其中是否另有寓意呢?

2005年7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三门峡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掘出一座结构独特的汉墓。这座汉墓呈“U”形,三面分布多个墓窑,有300多平方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墓顶为穹窿形,墓窑内的布置和现代人居住的情况基本相似。从地面向下看,墓葬结构是一个完整的院落,很像一座现代的“地坑院”。这座墓的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之间。根据汉代丧葬习俗,人死同生,墓室都是按照生前居室建造,可以推断,当时陕州人居住的就是地穴,也就是地坑院。地坑院结构造型已发展基本成熟,功能也有所完善。这是至今发现最接近地坑院实物的历史遗迹,从时间上推算距今已有2000多年。

而现存的地坑院,是代代相传,因在使用中不断修缮,已很难有历史痕迹,只能从传说中得到佐证。


Copyright © 2013 - 2018 szd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E-Mail:sxdkykf@126.com 联系电话:0398-3266666
豫ICP备140077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