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千年的地下古村落——关注陕州地坑院系列报道之脱贫攻坚篇
来源:三门峡日报|时间:2016-11-26|浏览次数:649次

“闻声不见人、入户不见门,车从房上过,人在土炕睡”是陕州地坑院的真实写照。走进被建筑专家称为“世界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人类穴居文明的活化石”的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虽不是旅游的黄金旺季,但景区内依然客流不断、车水马龙。陕州地坑院,这个沉睡千年的资源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地坑院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生土建筑遗存,是民居史上的一大奇观。”市政协副主席、陕州区委书记高永瑞说,“我们遵循‘保护先行、协调开发、注重品牌、永续利用’的地坑院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大手笔策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开发,让地坑院‘跃’出地平线,让老百姓‘鼓’起钱袋子。”

修复地坑院  当上小老板

在张汴乡曲村的陕塬人家农家乐,72岁的薛菊莲和女儿、儿媳妇忙忙碌碌,正在为中午预约的游客准备“陕州十碗席”。薛菊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座院子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我在这座地坑院已生活了50多年,借着曲村开发地坑院旅游机遇,孩子们筹资把院子整修了,如今办起了农家乐。”

曲村是省级贫困村。前两年,陕州区借助上级扶贫政策、危房改造和土地整理项目,整合资金300余万元,撬动群众投资1100余万元,对全村103座地坑院进行了修复性建设。群众围绕旅游开发大做文章,有的群众在院子里办起了剪纸展馆,有的建立了农耕文化展馆,有的搞起了农家乐,有的建成了窑洞宾馆,有的开起了五谷杂粮坊……还有些群众规划建设了果蔬采摘区、田园观光区等。目前,该村50多户群众都摇身变成了小老板。

“逛古庙会、住地坑院、吃农家饭、购农产品……”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曲村古庙会,群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独具特色的经营活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充分体验地坑院古村落的独特魅力,群众也通过发展乡村游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迁出地坑院 住进小洋房

来到张汴乡北营社区,一排排新建的两层楼房格外抢眼。走进村民杨冬梅的家中,他们一家正坐在沙发上一边唠嗑,一边看电视。杨冬梅乐呵呵地说:“政府在北营规划建设地坑院景区,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杨冬梅是陕州地坑院景区的搬迁户,2013年,陕州地坑院景区开工建设,杨冬梅的地坑院被列入地坑院民俗文化园项目一期工程。

为做好群众的安置工作,陕州区在北营、陕塬和曲村规划建设3个社区,其中陕塬社区建房130套、北营社区83套、曲村社区22套。同时,配套建设了水、路、电等基础设施,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智慧乡村游  农民成主角

“地坑院的方形大坑叫天井,四壁居住空间是窑洞……”在陕州地坑院景区,不仅实现了手机轻扫即可网上购票,而且扫一扫就能听到民俗地坑院的语音解说,众多游客在这里体验中国首个智慧乡村游——地坑院景区旅游的便捷。

陕州地坑院景区是陕州区倾力打造的一个龙头旅游项目。该项目已完成投资5.8亿元,主要包括休闲广场、22个地坑院组成的民俗园、马嵬驿(陕州)小吃街百味巷、陕州古街百艺苑等。该景区自今年5月掀起华丽盖头后在国内外迅速走红,截至目前,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70万人次,被誉为中国最具成长力景区之一。《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频频关注陕州地坑院。

在该景区3号民俗院里,46岁的保洁员蔡军亚精心打扫着院落。蔡军亚过去是这个院落的女主人,地坑院景区建成后,她成了景区的保洁员。

“1990年9月26日,我嫁到这里时就住这个北上窑,当时吹的也是现在听到的这种唢呐。”回忆起当初嫁到这里时的情景蔡军亚记忆犹新。

“俺家的责任田也成了景区的小吃一条街,丈夫在外地打工,大儿子在市里上班,二儿子在区里上学,我在这里上班。打扫卫生这活不用说比种地要清闲自在得多,而且每月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蔡军亚的言语中透着喜悦与轻松。

随着地坑院景区的建设,当地的农民逐渐成了景区的主角。据悉,陕州地坑院景区所在的张汴乡北营村,过去是该乡最贫困的村子,土地贫瘠,道路凹凸不平,生产生活艰难。目前,北营村有230多名村民在地坑院景区从事保洁、保安、演艺等工作,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还有很多群众在家门口摆摊卖麻花、蜂蜜、核桃、苹果等土特产,促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增加经济收入。

农业大变脸  跳起“现代舞”

站在九朵莲花山巅,一条彩色道路映入眼帘。这是陕州区依托地坑院和高阳山景区建设的旅游环线,镶嵌在旅游环线村庄里的群众成了陕州地坑院开发的受益者。

张湾乡抓住地坑院景区建设机遇,投资1700余万元开工建设西罐村至新桥村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环线,与地坑院旅游环线对接,沿途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现代高效农业为支撑的都市农业,建设了千亩油葵、百亩樱桃、百亩油菜基地和百亩石榴基地,美人瓜、黄金瓜、牛奶草莓等高端水果逐渐走进市区和省城。

开发地坑院  群众劲头足

走进西张村镇太阳村,这里的群众正自发改造地坑院,村里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目前,该村有28户群众已签订地坑院开发协议,2座独具特色的地坑院已经建成。

太阳村地坑院属于自下而上开发,由北京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指导,配套建设的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农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在张汴乡刘寺村,20余座翻修一新、集中连片的地坑院如同刻在大地上的“符号”,让人叹为观止,另有20余座地坑院正在改造修复。刘寺村第一书记王跃强说:“依托传统古村落建设,我们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计划对全村230余座地坑院全部整修,通过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游,让群众脱贫致富。”

太阳村、刘寺村整修地坑院只是陕州区群众开发地坑院的一个缩影。据悉,在陕州区张汴塬、张村塬、东凡塬三大塬区,集中连片的地坑院村落有100多个近2万座院子,现存院子最早的有200多年的历史,居住已有六代人。

地坑院景区的开发建设让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大家跃跃欲试,积极整修地坑院,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

“陕州地坑院是民居史上的一大奇观。”陕州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骆玉峰说,陕州区将按照“全区域规划、分层次开发、大企业带动、差异化竞争”的思路,努力把地坑院景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河南一流、三门峡龙头”的国家5A级景区,带动陕州区三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区域转型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如今,陕塬正掀起新一轮地坑院开发建设的高潮!


Copyright © 2013 - 2018 szd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E-Mail:sxdkykf@126.com 联系电话:0398-3266666
豫ICP备140077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