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出美玉 关注陕州地坑院系列报道之务实创新篇
来源:三门峡日报|时间:2016-12-31|浏览次数:571次

一件精美的艺术珍品能够成为传世之作,必是经过工匠精心雕琢。如果把地坑院比作玉石,那么陕州地坑院景区无疑是一块美玉,它是建设者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极致的成果,是建设者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反复改进、提升打磨的结晶。

陕州地坑院景区盛大开园当天,游客即达8万人次,出现了三门峡旅游近年来鲜有的热闹景象;“十一”旅游黄金周,游客突破22万人次,各大媒体频频聚焦,陕州地坑院声名鹊起,游客赞誉之辞不绝于耳。回顾陕州地坑院景区的建设,始终充盈着一种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的工匠精神。

细微之处显智慧

时间追溯到2011年5月,陕州地坑院开发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之后,建设者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筚路蓝缕,久久为功。地坑院先期开发的20多座院落,每个院如何整修、院与院怎么连通,建设者们都煞费苦心。

在整修过程中,为使地坑院墙面坚固,开始采用了特殊材料,但是做出来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后采取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做法,既能保持墙面坚固不怕雨淋,又使墙面看起来和传统的麦秸黄泥墙面无二,既坚固又美观还不失传统,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这样的例子在地坑院院落里随处可见,小到墙面根基砖缝的大小、院心的比例,大到拦马墙的花式高低、砖瓦的搭配,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为方便游客,民俗文化园22个地坑院相互连通,又各自独立,都有门洞可直达地面。在游客看来,地坑院是那样的完美,殊不知那是地坑院建设者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在保护和开发之间平衡的结果,不仅使地坑院传统营造技艺得到了传承,更把地坑院传统营造技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其实在陕州地坑院景区建设中,大小工程达108项。每一项工程,建设者都秉承工匠精神,高标准历练之后,使陕州地坑院成为三门峡乃至河南省旅游界的骄傲。

精雕细琢巧装扮

工匠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他们在专业领域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创新中完善。

陕州地坑院景区的建设者在地坑院的布置上煞费心思。地坑院犹如养在深闺待嫁的妙龄少女,她有憨厚可爱的天资,更有淳朴天真的聪颖,如何把这妙龄少女装扮得如花似玉,出嫁的那天光彩照人,从而使地坑院一鸣惊人,确实不是一件易事。这种装扮,既要大方得体,又要不失风韵;既要时尚潮流,还要独具魅力,这就要在内涵提升上下功夫,让景区富有灵魂。

“玉不琢,不成器。”在地坑院民俗文化园建设过程中,建设者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在景区入口南侧有面空墙,对于墙面布置大家众说纷纭,经过讨论最终决定以“中华百家姓”展示。

“中华百家姓”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装饰墙面,但要做出自己心仪的、游客喜爱的却很难。如果随意找来百十个姓氏,简单地堆积,简单地书写绘制即可完成。可是地坑院的建设者们没有这么做,而是查阅了大量百家姓的资料,反复推敲、反复比较,最终确定用象形文字来演示百家姓,之后根据墙面尺寸艺术确定布局风格,合理确定字体大小,做出来的中华情墙体浑然大气,别具风格,让游客在此驻足观赏,凝目沉思,合影留念。

工匠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为装扮地坑院,建设者在细节上细之又细。地坑院民居风俗院、婚俗表演院、陕州剪纸院、农耕园等民俗院落,一个个主题,一件件展品,充分体现了地坑院建造风格、民俗特色、功能特点、分布现状、规划保护等情况,陕州澄泥砚、捶草印花、黑色剪纸、锣鼓书、扬高戏等陕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老醋男”婚俗表演、纺织刺绣……这些古老技艺和特色文化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让游客感受到地坑院厚重的文化。

联手腾讯开先河

当某些地方热衷于“立项建景区、做死景区、再建景区、再立项”的循环时,陕州地坑院建设者秉承工匠精神, 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对陕州地坑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增项目、提品质、创品牌。

三门峡陕州地坑院是腾讯公司在新建景区的首次探索,通过“互联网+立体宣传”、微信购票、扫码入园、“互联网+讲解”等项目的打造,全面打响了地坑院的项目品牌,提高了游客的游玩体验,并通过“互联网+乡村游、民俗文化”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在智慧乡村游上打造出新的标杆。

陕州地坑院景区从最初的设计图纸,到最终每个民俗文化园的创意布置,腾讯公司都全程参与。在双方团队的全力配合下,项目在互联网快速亮相与上线,全面叫响了以陕州地坑院为龙头的旅游品牌。

腾讯还全面打通马嵬驿(陕州)百味巷小吃街的微信支付功能,游客只需一部手机即可吃遍一条街。未来,腾讯和陕州地坑院还将在“互联网+小吃”、“互联网+管理”、“互联网+购物”等方面开展合作,陕州地坑院智慧景区内涵将更加丰富,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2016年12月21日,腾讯公司主办的“城市力量”2016腾讯区域影响力峰会上,陕州地坑院荣获“政务创新奖”。这是继今年6月荣获中国“互联网+旅游”最具成长力景区奖之后,陕州地坑院获得的又一大奖。

百天建成百味巷

马嵬驿(陕州)百味巷小吃街成功开业,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马嵬驿(陕州)百味巷作为陕西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与地坑院景区的首个合作项目,浓缩了豫晋陕三省特色美食,给游客以“舌尖上的享受”。开业后小吃一条街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芳香四溢扑鼻而来,人流随香味涌动,景象异常壮观。然而谁能想到,这条街在农历正月初七那天还是一片撂荒地。

2016年2月中旬,一批建设者冒着凛冽的寒风陆续来到地坑院,他们是受命组织,到地坑院搞基建的,任务是用100天时间建造小吃一条街。

建设要有图纸,按照设计院的图纸,建造时间3个月也无法完成既定目标。陕州城区没有仿古建筑,更谈不上有仿古建筑的设计人才。若要外请设计人员,只是设计程序,就要占用很长时间。

为了赶工期,怎么办?自己干!即使以前没有搞过古建筑设计,依葫芦画瓢总能触类旁通,一班人马马不停蹄赴陕西马嵬驿和山西运城取经,借鉴已有经验,自己绘图,自主设计。7天后,图纸框架出来了,工程可以开工建设了。他们晚上讨论设计,白天组织施工,从施工队伍选择、购买材料等方面都进行了科学安排。为节省时间、节省成本,他们请来了拥有丰富经验的古建筑工匠,对斗拱、挑檐等关键性的工序精益求精、严格把关。

经过100天紧张施工,一条特色小街横空出世。

马嵬驿(陕州)百味巷小吃街一经开业,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叹。4900平方米的马嵬驿(陕州)百味巷矗立在眼前,参与经营的商户认为不可能如期完工的小吃街建成了,古色古香,极具特点,美轮美奂,堪称精品。60多家店铺百余种风味小吃,吸引了大批游人闻香品尝。百味巷小吃街按照“433”的原则来配置“黄河金三角”地区风味小吃,河南占四成,陕西、山西分别占三成,主营关中切糕、棉花糖、粉汤羊血、山西刀削面、河南羊肉烩面以及胡辣汤、炒粉条、红薯丸子等,堪比“满汉全席”。

美轮美奂风景线

工匠精神体现着一种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是一种执着追求完美的精神。

走进陕州地坑院景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白皮松、银杏、雪松、石楠、栾树、国槐等乔木树种相互掩映,樱花、榆叶梅、女贞、海棠、碧桃、百日红争奇斗艳,使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这是绿色生态陕州地坑院的目标。为提升景区绿化工程,陕州区组织林业技术人员现场勘察,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做到常绿与落叶相结合,树木和花草相搭配,营造丰富多彩的绿色生活空间,使绿化效果与景区主题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站在高处,俯瞰景区,如果把陕州地坑院比作美丽的少女,那么通往地坑院景区的道路就是少女佩戴的项链,熠熠闪光。车辆穿行于旅游环线上,两侧景观树生机盎然,绿化平台整修一新,给人以“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美好感受。

景区道路景观虽然只是地坑院景区的外围工程,但是建设者却本着要做就要做好,做好每一个细节的目标来干事。无论是开通旅游环线,还是高阳路提升改造,都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科学制定旅游线路,精心购置旅游车辆,悉心配备驾乘人员,全力搞好旅游专线……即使是高阳路两侧的花带道牙也喷涂了颜色,既醒目又亮丽,令人耳目一新。

总有一种精神充盈天地,总有一种感动留驻人间,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种震撼刻骨铭心……陕州地坑院景区建设的生动实践,谱写了陕州儿女秉承工匠精神,勇于担当、敢打硬仗,精益求精、务实创新,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壮美篇章,广大干部群众满怀热爱陕州、建我家园的热情,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行!


Copyright © 2013 - 2018 szd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E-Mail:sxdkykf@126.com 联系电话:0398-3266666
豫ICP备140077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