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奇观
来源: | 作者:travel-71 | 发布时间: 2024-10-21 | 247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时光在依山傍水的土塬划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它雕凿成塬、梁、坪、峁的画卷; 当一双巨手,把这根石柱深埋地下,它成为周召分陕的地标,让陕州的名字,在华夏大地上有了另一分量。

人们说,乡愁就是童年戴过的虎头帽、母亲炕头的纺车、牛圈里晃动过的马灯、杏树下晃悠的秋千、麦秸躲旁的故事。 这一幕幕的过往,就像被时光尘封的陈年老酒。

三月,在一场潇潇杏花雨的约定中,我们去了陕州地坑院,看在这里的“穴居”建筑,看芸芸众生在地平线下生活了四千年的奇迹,感受青山绿水间淡淡的乡愁。

几声清脆的鸟鸣,唤醒了从袅娜炊烟中醒来的地坑院。陕塬人从地下走入地上,日出而作;卸下一身劳作的疲惫,日落而息。“春秋漫度,地坑干坤”,窑院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写照。

当一场铺天盖地的雪,在陕塬落下,天地素裹,冷月无痕。窑院的生活便有了另一番韵致。

在云卷云舒、星移斗转的变幻中,三道塬上的万余座地坑院光影交错。五光十色的灯,成了地坑院夜幕里的眼睛,它把一座座院落点亮得异彩纷呈。

一方天井人家,几孔窑洞灯火,将黄土地上曾经的奇迹与岁月过往,收藏其中。

走进它,你就走进了一个活色生香的世界;走进它,你就走进了一部融古通今的史诗。

陕州澄泥砚,一种打着浓浓乡愁胎记的文房用品,它是土与火的完美融合,位列四大名砚之首。经过陕州匠人精心磨砺,代代相传,唐宋时期已为贡品。

经典的歌舞在窑院重现,成为人们对一个渐行渐远年代的眷恋和追忆。

洗衣的棒槌,在浆洗过的粗布上起舞,这种非遗项目——捶草印花,被心灵手巧的陕州婆娘,演绎为一派精粹和美丽。

同是女人一双经冬历夏的手,她把窑院的生活,剪成门窗格子上的纸花时,让窑院里的生活有了一抹鲜亮。

陕州锣鼓书,生于斯,长于斯,几经盲眼艺人的发扬传承,将这方水土的乡情乡韵,表现的淋漓尽致。

延承数百年的陕州十碗席,荤素搭配,干湿相宜,占尽了厨艺的风彩。独树一帜,十全十美,吃的是美味,享受的是人生。

时光流转,乡情梦绕。一座座地坑院,犹如深凿在大地上的音符,铿锵有力。它更像一个镌刻在母体上的“回”字,时刻在召唤着每一颗远走的心。

来陕州地坑院吧,我在这里等你!


新闻公告